2016-01-20 09:33 聯合報 保溫冰
每個人一年都該寫一本書。書名叫日誌……文/保溫冰
可能影響抉擇的日誌
每個人一年都該寫一本書。書名叫日誌。
記得幾年前張作驥執導的《當愛來的時候》上映前夕,我前往他的工作室專訪,聊得挺開心。未料,結束後回到家,我翻遍背包、口袋,就是找不到隨身攜帶的那本冊子。
趕緊去電詢問,果然不出我所料,忘在專訪地點了!這對我來說可是天大的災難——那陣子負面情緒特別多,薄薄冊子寫滿不堪入目的洩憤字眼,萬一被……唉,不敢多想。
隔天,我速速衝去將冊子領回,翻開來看,鬆了一口氣。原來,我那素以潦草聞名的字體,加上斷裂式的零星敘述,真要擲筊才測得出字來了!
在自忖「我在寫什麼鬼啊?」的同時,心中有說不出的暢快。世上真有這麼好康的事,盡情以筆尖抒發負面情緒,又不怕遭人識破。所以,單單把這冊子視為備忘錄,就小看它的功能了!
我恭恭敬敬稱它為日誌。像我這麼一個著迷紙上作業的人,一天不寫日誌,便感不對勁,人生無以接續似的。可以想見,每年我都在物色可如膠似漆度過一年的「新伴侶」,就像自拍一樣,你永遠期待下一張會更好。
設計大師阿勃特米勒曾說過這樣的名言:「設計時,我像個作家;寫作時,則像個設計師。」一語道出,寫出什麼,取決於寫在什麼上面。萬一不小心買到內頁編排不佳、捧在手裡也無感的日誌,一年抱負恐怕要跟著陪葬。
有部電影《吸菸/不吸菸》,就描述平凡午後庭院裡一位婦人,一個吸菸或不吸菸,乍看微不足道的決定,竟大大扭轉周遭愛人、朋友的人生。想想,翻開一本日誌,裡頭每一格、每一行距,都不無可能影響你一天之中每個抉擇,怎能不好好挑選呢?
默默守候一旁的日誌
「保溫冰,今天記得倒垃圾嘿!」
「保溫冰,別再摸魚了……」
自從看完《安妮霍爾》那部電影,我便著迷於用第二人稱對自己說話,但臉書上這麼做不免引人側目。這時候,唯有日誌最放縱我、包容我,有時寫著寫著,還以為手上那本日誌就是名叫「保溫冰」的自己。
說實在話,電影票根已激不起現代人的收集慾望,和一群好友去看場電影,臉書打個卡比什麼都來得痛快——偏偏打完卡、收集幾個讚,往往又掩埋在虛擬世界裡。唯獨日誌,能替你保存得仔仔細細,就算出發在即,還是想寫下來,有如對親密愛人交代行蹤。
平時我們忙著上臉書到處哈啦打屁、認識新朋友……關掉電腦,往往發現最了解你的,還是那本默默守候一旁的日誌。它花了一年時間慢慢認識你,也絕對值得在功成身退的日子,被深深收藏。也因此,每年用完的日誌,我都捨不得丟,書架不缺它的位子。
不過,日誌再精明,也有掉漆的時候,比方當我在外趴趴走,安靜的日誌不具備即時提醒的特性,此時,我便無厘頭地在臉書發出:「等一下別忘了去置物櫃拿東西!」這種惹來臉友白眼的動態。
偶爾,我在日誌上看到難以辨識的潦草字體,便一時興起,拍下來,PO到臉書上請大家幫我測個字!這下換成臉書幫我善後日誌做不到的事。
我今年日誌買得早,開頭幾頁,多出去年十二月下旬的備用頁,在我「搬運」日常事項的過程中,竟錯覺自己有雙倍十二月下旬的光陰,時間頓時充裕了起來。這情況,也頗像用情不專,被兩愛人左拉右扯。不一次把兩本都帶著,還真怕漏掉什麼。
話說回來,每年文具流行款式都在變,當然也包括日誌。倘若今年苦尋不到去年用慣的那一款,也別著急,或許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本不存在——畢竟今年的你跟去年的你,也不是同一個你啊!
閱讀風氣不盛的年代,日誌往往是你我少數從頭到尾看完的書!在深深收起去年那本日誌以前,請再好好翻它一遍吧!
來源:影冰室茶几 @ 保溫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