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天堂南迦巴瓦 中國最美的雪山-9

顯示詳細地圖



 拍攝南迦巴瓦峰的相片,大多數人都是在色季拉山口拍的
 色季拉山口拍的經幡
 半露半顯潔白的山脊在雲霧中微微晃動著
 那就是南迦巴瓦峰嗎?露出的那一部是南迦巴瓦主峰嗎?還只是山脊的一部分?
 很多人都把看見南迦巴瓦峰視為運氣不錯的體現
 只要站在色季拉山口,南迦巴瓦峰依然自然而然的吸引了我
當一陣寒瑟的雨加雪迎面撲來時,色季拉山口就到了;還沒有來得及流覽色季拉山口的風光,就有一位團友激動地大呼:「南迦巴瓦,我來了!」尋著團友激動的喊聲望去,半露半顯潔白的山脊在雲霧中微微晃動著,但很快又被雲霧遮住了。那就是南迦巴瓦峰嗎?露出的那一部是南迦巴瓦主峰嗎?還只是山脊的一部分?儘管如此,團友們依舊很興奮:「南迦巴瓦峰,這是多麼難得一見的啊!即使只能看到他的一部分,那也是需要緣分的!」車裏的團友們很開心地討論著。

在色季拉山口,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兩個山峰;拍攝南迦巴瓦峰的相片,大多數人都是在色季拉山口拍的在色季拉山有很多角度都可拍到南迦巴瓦峰;最簡單就在公路旁邊,停車就拍;不過還是要看看天氣的情況,如果趕上早、晚的好天氣,有光線的幫助,就可以拍到出色的相片。可惜的是,我四次路過色季拉山口的時候,都趕上雲霧或雨雪天,光線更加的平淡。不過,只要站在色季拉山口,南迦巴瓦峰依然自然而然的吸引了我,我的確對山有著特殊的感情。

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原因,南迦巴瓦峰終年雲霧繚繞,一年中能清楚看見南迦巴瓦峰的天數少之又少,所以被稱為「雲中天堂」,很多人都把看見南迦巴瓦峰視為運氣不錯的體現。在藏語中,南迦巴瓦峰因為高聳入雲,又被稱為「直刺天空的長矛」,充滿了各種神奇的傳說。相傳天上的眾神時常降臨其上聚會和煨桑,那高空風造成的旗雲就是神們燃起的桑煙;據說山頂上還有神宮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峽谷地區的人們,對這座陡峭險峻的山峰,都有著無比的推崇和敬畏。

南迦巴瓦峰,喜馬拉雅山東端最高的山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南側,海拔7782公尺,是世界上排名第15高的山峰,曾經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走318國道經過海拔4720公尺的色季拉山口時,就能領略它的雄姿,前提是必須有足夠的運氣;南迦巴瓦峰,我四次旅行曾經從他的身旁經過,但沒有一次目睹他雄奇岸偉的身影。所以,至今在我的相簿裏,沒有一張令人滿意的南迦巴瓦峰照片;這對一個喜歡攝影的旅人來說,遺憾是顯而易見的。

在許多年之前,關於他的故事只是在攝影圈和喜歡去西藏自助旅行的人中間流傳。但自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把南迦巴瓦峰評為中國最美的雪山,並排名第一之後,他的身名就迅速傳播開來。南迦巴瓦峰山峰的美妙之處,在於它雄偉流暢的山形,主峰北側三個衛峰與主峰都凸顯鋒利,具有那種直指蒼穹的氣派,而峰與峰之間的連接則是三道柔和的曲線。山峰的西邊是一扇巨大的岩石絕壁,很難找到形容詞,來描述其山勢給人的震撼和極具陽剛的美感。

南迦巴瓦峰四周的山脈,海拔多在5000公尺上下,使他在群山中異峰突起,視覺衝擊力十足。第一次走近南迦巴瓦峰是在2005年,那時候318國道川藏南線的許多路段路況非常糟糕;當我顛簸的江鈴陸風越野車到達色季拉山口時,已是一個雨雪交加的午後,拍攝南迦巴瓦峰的計畫早就化作泡影。第二次看見南迦巴瓦峰,是在2006年的5月,當時自駕車到了半山處的一個觀景台,一眼望去南迦巴瓦峰方向仍是烏雲繚繞,即使等在那裏有一個小時,始終沒見雪峰的蹤影。

那次在山口時,就聽到其他的旅友突然傳出大叫:「看!快看!南迦巴瓦峰!」我立即循聲望去,抓起相機對著南迦巴瓦峰就是一通亂按。就在那短短的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南迦巴瓦峰其實仍然是在縹緲如煙的雲端裏,未能將他那神秘的身姿展現在眾人面前。更可惜的是,那天的天色並不理想,即使真能顯露出來,拍出來的照片也未必好看,不過能親眼瞧見南迦巴瓦峰若隱若現,也算有福之人。

在我收藏有關南迦巴瓦峰的美麗相片,多是網上的攝影愛好者,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派鄉,那是汽車能到達的南迦巴瓦峰山腳下最近的地方,在那裏拍攝南迦巴瓦峰是仰角,而且因為有了當地門巴族獨特的田園、村落作為前景,拍出的照片極富人文色彩。也有的拍攝地點靠近直白村的極佳位置,拍攝的傍晚南迦巴瓦峰鎖在雲霧之中的美景;特別是山腰之上的日照金山,算是收藏中最亮麗的一張。有二張是此行派在車上的西藏公安小魏,在下團再度經過時所拍攝的成果。

還有一張是大雪覆蓋的色季拉山口拍攝的,大地積雪很厚,南迦巴瓦峰美麗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毫無遮攔地被拍入了相機。南迦巴瓦峰峰頂的冰雪泛著淡藍色的光亮,主峰和三個主要衛峰構成的剪影嵌在深藍色的夜空裏;月明星稀,清冷的冬夜山口沒有了車來人往,那一刻天地是如此的寧靜。由於是長時間的曝光,在零下156度的氣溫裏,照片將南迦巴瓦峰的冷豔,徹底的顯露出來。

對南迦巴瓦峰很是嚮往,如今真實的再一次來到色季拉山口,興奮更多的是被敬畏代替;可惜,雨季的煙雲與正好漫天飛舞的雨雪,已大幅度的將能見度降低了。看周邊的氣勢,有時候真的相信有山神存在;天氣實在不給力,周圍陰沉沉的,四處白雪茫茫,原本應該看到南迦巴瓦峰的方向,只餘下南峰那一線低矮的雪峰,南迦巴瓦那刀刃似的山脊被濃濃雲霧所遮掩,山間還不停地有霧氣向上升騰。

運氣怎麼那麼的差,第三次來到南迦巴瓦峰,好像來色季拉山口是專門受罪來的,又是一無所獲!天氣實在不佳,很多遊人只能互相追逐戲鬧;霧更濃了,只有繼續向前走,先去魯朗,期望回程的時候,能出現奇跡。面對神山,我將嘆息拋向空中,然後虔誠的合什,為家人和朋友祈求平安,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同時也向天祈禱,希望能來一陣神風,把霧吹散,讓我能一睹神山的容顏。

山口的經幡,繚繞在霧氣中,翩翩作響。路邊堆滿了瑪尼堆頗有氣勢,瑪尼堆由大小石塊、羊角、牛角、或整個的犛牛頭骨堆積而成,插有樹枝,枝上掛藍、白、紅、黃、綠五色經幡;或由堆頂牽出一根根的繩子,繩上繫掛著經幡、牛毛、羊毛等物。瑪尼堆大小高低不等,在西藏隨處可見,藏民們經過瑪尼堆時順時針繞行一周,唱讚歌或誦經文,並添上一塊石頭、骨頭,或布條、羊毛、頭髮。

瑪尼堆上並不是只有一般的石塊,也有刻著經文或佛像的石板,一般認為它是為佛教宣揚教義,其實瑪尼堆的意義遠不止於此。苯教徒們的儀禮性著作提到,「在世界創始時期,白色冰川帶上修造了一個石堆,這是兩尊人間守護神道路的界標」。「然後,人們又在自己的地區和村莊內修建這種石堆,這是當地強大的神的路標;然後又在湖旁或山岩中修造,這是地神之路標」。由此可見,瑪尼堆的源起先於佛教的傳入,它是在苯教思想上的產物,是對神的膜拜。

苯教崇拜山石,石頭雖沒有刻著經文,也是在表達對神的敬意。苯教崇拜雪山、山嶺,因為那是神的所在;因此,西藏盛行的瑪尼堆不論大小外觀形似山丘,類比山形。瑪尼堆在西藏的歷史悠久漫長,它源於原始的自然崇拜,是原始苯教思想的產物。佛教傳入西藏後,佛苯之爭,兩者交融,瑪尼堆所承載的意蘊及外部形式都滲入佛教的內容,但瑪尼堆的根本意蘊是指向神而不是佛。

 南迦巴瓦峰終年雲霧繚繞,所以被稱為「雲中天堂」(摘自網路)
 南迦巴瓦峰日落」(摘自網路)
 山腰之上的日照金山,算是收藏中最亮麗的一張」(摘自網路)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把南迦巴瓦峰評為中國最美的雪山」(摘自網路)
 南迦巴瓦峰山峰的美妙之處,在於它那種直指蒼穹的氣派」(摘自網路)
 此行派在車上的西藏公安小魏,在下一團再度經過時所拍攝的成果

 西藏公安小魏是用平板所拍攝



來源:自駕車走遍中國
Share on Google Plus

About Unknown

This is a short description in the author block about the author. You edit it by entering text in the "Biographical Info" field in the user admin panel.